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和路径更加清晰。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印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将成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将成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同时,《行动计划》还提出,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技术创新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计划,明确提出了提高基础学科研究,前沿科技研发创新能力的一系列目标和要求,并对启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作出了部署行动计划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计划的配套政策
硬科技创新
《行动计划》明确了一系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设计,包括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论坛制度,制定国家鼓励企业R&D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支持中央企业和民营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技术创新
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大对智能交通领域芯片研发的投入,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储备在整体控制招聘数量的背景下,我们也增加了很多该领域的R&D职位日前,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非常希望企业更加深度地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格局
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2017—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6%,位居世界第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他们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可是,平台经济企业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也被诟病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发展此后,一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在硬技术R&D和创新领域加大投入,期望取得成效
2022年7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计划捐赠5亿元设立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最近几年来,百度还与清华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支持重点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企业和高校合作研发,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一位常年参与校企合作研发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硬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福祉,而不仅仅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转移
最近几年来,互联网公司加强R&D的趋势已经出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创新从2017年到2021年,上市互联网公司的R&D投资增长了227%
制度保障
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R&D企业的作用和创新2022年2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创新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出身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大家在创新上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公平的机会,规则和权利
《行动计划》更详细地规划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路径和方式,如支持中央企业和民营科技龙头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系统性,任务型创新联合体等对于由企业牵头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强由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
在科研领域,一些央企有很好的基础和传统民营科技龙头企业对前沿技术有着自己敏锐的触觉和独特的智力优势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创新联盟的形式进行R&D是好的同时,在知识产权共享和市场转化收益方面也需要设计配套机制,让R&D涉及的所有主体都能合理分享收益这个好的机制是可以实施的前述多年参与校企联合研究的资深人士说
前述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高管表示,他和他任职的公司都支持创新联合体的形式,但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契合双方的项目切,而这个项目正是国家提升创新能力所急需的这样,政府就有了支持的动力,双方都有兴趣参与,形成合力他说
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向记者表示,虽然其企业愿意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大局,但并不清楚国家的具体重点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助于企业的战略投资方向更好地匹配国家科技发展大局
财政部和科技部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制定国家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中具有明确产业应用目标的项目,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国家还将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论坛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开展咨询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和企业重点领域专项计划的宣传和实施力度
我还是希望政策能更务实一点,创新一点比如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的研发资金投入能否纳入减免税范围这将促使企业,特别是数字经济企业和平台经济企业,加大与高校和院所的科研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前述多年参与校企联合研究的资深人士说